目前广大茶友追茶树的最高等级,能在森林里自然生长,这本身就说明了此茶树的生命顽强性。国有林、自然保护区的茶树都在此列。
02茶林里的茶树
优质级:SS
茶林,自然茶树很多且树龄相对很大,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种茶树的茶地生态是仅次于森林里的。
03荒地里的茶树
优质级:S
荒地说白了就是以前有人管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没人工管理,人工只是去采摘茶叶。这种生态的茶叶被称为“野生茶或者荒野茶”。目前,这类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因为茶树形不成规模或者说是产量很低。
04茶园里的茶树
优质级:A
茶园里的茶树是指种植或者野生树龄小相对间距较稀疏情况下的茶树,俗称生态茶园。它们至少有一层绿色的植被或者腐页覆盖裸露的泥土。
05绿篱型的茶树
优质级:B
树篱型的茶树,最大的特点就是修得平平整整,且都是现代种植的。规模较大,有人工跟进管理。大型茶叶基地多数都是此种生态。其实坡地和台地一样一样的,只是方不方便管理。
06耕地里的茶树
优质级:C
这种生态下的茶树,不管树龄大小,由于茶地里农民还种植其他作物,如包谷、豆子、小麦等。这种生态的茶树是最不好的一种,因为作物不施肥不打药而且还在茶树下面的话,是长不好的。还有一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橡胶林里面的茶树,也在此列。一、栽培型古茶园:先民模拟自然群落的产物
茶的栽培,作为我国农业数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先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创造出的各种各样栽培植被群落之一。我国传统农业耕作中,作物之间的品种搭配、轮作、间作、套种等都是模拟自然群落,按照自然群落组成的发展规律,在人为作用之下的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时间,达到高产增产的要求。而栽培植被正是由于人为作用的影响,无论在群落种类的组成、结构、外貌和演替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的表现均与自然植被有所不同。因此,栽培植被的存在和发展与人为作用密切相关。
二、古茶树≠古茶林古茶树包括3 种类型:野生茶树,即经长期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栽培型茶树,即经过人类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驯化、培育出的茶树类型;过渡型茶树,栽培型茶树由野生型茶树进化而来,在漫长的人为驯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既具有野生型茶树性状又有栽培型茶树特征的茶树过渡类型。古茶树一般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一株茶树,并不代表成片的古茶林,不具备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功能,因此古茶树不同于古茶林茶园。
三、为啥云南的茶树能称之为“林”?
由于古茶林的外貌、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天然的森林有很高的相似性,加之栽培形成的年代久远,大多在百年以上,因而也被称之为“古茶林”,按照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 的定义,森林是指“面积在0.5 hm2以上,树高于5 m,林冠覆盖率超过10%,或树木在原生境能够达到这一阈值的土地”。
因此,一般古茶林能够达到这一“森林”定义的标准,特别是云南亚热热带的山地至今仍然保留有较大面积的古茶林,茶树及其伴生的自然生长树木高度都能达到5 m,林冠覆盖率也能超过10%,所以被称之为“森林茶园”是当之无愧的。
可以说,云南独一无二的森林茶园是千百年来云南古代先民与自然相互交流、寻求平衡的成熟选择与智慧结晶:在保留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将自然中的野生茶树驯化为无毒性、风味更佳的栽培型茶树,保证一定采收量的情况下,而且生物多样性极强的小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丰富韵味并不会因此损伤。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