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茶区盛传“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而在勐库的十八寨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冰岛五寨,除此之外,在这名山名寨众多的勐库大叶种茶中,有一个独特的存在。
坝糯,其味苍劲霸猛、甘润质厚、充满阳刚之气。
这里的茶又被称之为:“手指尖上的艺术品”!
“坝糯藤子茶”,它曾经是头人、土司与贵族的专供茶,历代是进贡茶的首选。
坝糯,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下的一个村寨,因为这里有其独特的藤条茶,而名声大出于普洱茶圈。
作为临沧勐库东半山的代表,是爱茶之人最为熟知的勐库十八寨之一,据记载,现今树龄最大、最古老的藤条茶王树就在坝糯,又有茶人称其为“藤条茶之王”。除了代表树龄较大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如同勐海老班章茶一般浓郁霸气茶味的代表。
坝糯种茶历史悠久,树龄超过百年的藤条茶树较多,一棵树上有几十根上百根藤,最长的藤可达三四米长,树生“藤”、“藤”缠“藤”。
1500多亩连片的藤条茶古茶园,是如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藤条茶古茶园,因而这里又有被称为“藤条茶之乡”的美誉。
坝糯,海拔1900米左右,占据着勐库东半山的最高点,与西半山无遮无挡的对望,站在坝糯可将西半山的公弄、三家村、豆腐寨、小户赛、大户赛全都览尽,站在坝糯看西半山,西半山是一幅巨大的屏画。
大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造就了坝糯古茶树茶的优良品质。相对而言,海拔高,更容易受到较多的阳光关照,茶叶内的营养物质更加丰富。位于阳面,饱含阳刚遒劲,一身正气。
海拔高,昼夜温差。夜晚,气温较低,正是茶树休养的时机,其内的营养物质较少的被消耗,更能累计丰厚的内质。也使得更加充沛的芳香物质在茶叶内慢慢沉淀,最终转化为高扬浓郁的茶香。
加上独特的“藤条”式采摘养护方式,更有利于茶品质的形成。
“藤条”奇观是千年古法传承的结晶。在陈宗懋《中国茶业大辞典》里介绍了此种采养方式叫“留顶养标”,又叫“留采法”。
著名茶叶学者詹英佩女士赞誉“坝糯的藤条茶树堪称天下一绝,其茶树形态之美令人称奇。“
藤条茶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清朝以前,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坝糯藤子茶”,是皇室进贡和当地土司用茶的首选,每片茶叶都凝聚着古代人的智慧和岁月的精华,是一棵棵活着的历史。
它并不是当下市场炒作的产物,而是一种“古老的新事物”。
说其“古老”,是因为这种茶树采养方式已经在云南存在数百年,从清末民国便得到大规模推广,成为当时云南一种主流的茶园培植方式。
说其“新”,是因为解放后云南茶产业走向与现代丰产茶园接轨的道路,云南传统茶叶种植模式被抛弃,藤条茶被归为落后的生产方式而被忽略甚至遗忘。
后来,随着生态健康观念的兴起,普洱茶声名鹊起,老茶园重新受到人们追捧,于是那些被历史掩埋的藤条茶园再次荣耀回归。
而对于很多第一次听到、见到藤条茶的人,会认为藤条茶是古茶树中的特殊品种,其实不然,藤条茶只是一种采养方式,它的树种还是属于勐库大叶种茶。
藤条茶的长成、留养而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数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培育才能慢慢形成。
“枝如藤,形如辫,韵如柳”。
它与传统普洱茶“一芽二三叶”的采摘法不同。
采用的“去顶养标”(留采法),一种高级的培植法。
茶叶最精华的部分只留在芽尖和头四叶,去掉多余的叶子,相当于把养分集中输送到头几个叶片上,形成顶端优势。
这种“顶留叶、侧修枝”的采摘方式,可增加叶片厚度,加快扩大树冠,获取更丰富的营养物质,慢熟精养,品质较普通茶树更为优异。
这一采摘方式呢,不仅保证了茶树生长疏密得当,能够让同一棵茶树上的每一根枝条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供给,也使茶树上的枝枝叶叶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充分吸收营养和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形成枝杈呈长藤状,并有柳树般飘逸姿貌的藤条茶树,既便于采摘,又便于茶树向上生长,也提高了茶叶品质。
因此,坝糯藤条茶质更为刚烈,茶汤充满阳刚之力,滋味甘甜质厚,气足韵长。
坝糯藤条茶,采摘下的鲜叶,芽头滚圆肥壮,绒毛浅绿密厚,制成毛茶后肥硕宽厚,色泽墨绿,白色茶毫密布。
做成饼茶条索硕长且清晰,茶香高扬浓郁,花蜜香馥郁,又带有些许兰香,冲泡后杯底留香持久,醇厚饱满,回甘生津强烈,气足韵长。入口后,喉咙中茶香随呼吸喷薄往上。
藤条茶向来以口感苍劲霸猛著称,坝糯更是藤条茶中的王者,浓甜甘冽中含着缕缕的清苦,茶汤中蕴含的茶香,层次丰富,气韵足。
冲泡之后,黄亮透澈的茶汤,浓醇的滋味激荡着味蕾,带着高海拔缔造下的独特甘冽清凉感。
澄澈的明绿黄色茶汤,细品,汤水又有勐库西半山茶的柔细腻和甜润感;生津迅疾炽烈,在喉咙处回旋,再而后是满口甘甜,又如饮下一杯透心凉的山泉水一般,喉韵旷凉感十足、通透舒爽。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